郑元寿目录郑元寿玄武门之变后,李世民为何不杀掉郑氏与杨氏?夺取关中后,李渊和李世民等是如何制定战略,谋取天下的呢?郑元寿郑元寿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。他生于1506年,逝世于1565年。郑元寿是明朝时期的人物,出生于广东潮州,是杰出的海洋军事指挥官和商人。郑元寿的父亲郑经,在海上经商期间结识了葡萄牙人,使得郑元寿在少年时期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和知识。郑元寿继承了父亲的事业,并迅速崭露头角。他派遣船队在东南亚进行贸易,并与葡萄牙、荷兰等国家建立了商业关系。随着郑元寿的商业势力的扩大,他也开始参与海上军事活动。他组建了自己的舰队,并成功击败了许多海盗和敌对势力。他的军队主要由海盗组成,因此被称为郑成功。郑元寿在抵抗倭寇入侵时,发挥了重要的作用,保护了中国沿海地区的安全。郑元寿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,并以其忠诚和才能受到明朝朝廷的信任。他曾多次被任命为福建、广东等地的官员,管理海上事务和边防事务。他还参与了抗击倭寇的战斗,为明朝的安全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尽管郑元寿在海上贸易和军事中取得了巨大成功,但他在官场上却经历了一些挫折。由于政治斗争和嫉妒,他多次被排挤和贬谪。然而,郑元寿一直保持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,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。郑元寿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英雄人物,他的军事才能和商业智慧对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他的后代继续在海洋贸易和军事领域发展,成为中国海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玄武门之变后,李世民为何不杀掉郑氏与杨氏?我们都知道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,是他发动了“玄武门之变”杀了自己的两个兄弟太子李建成,还有四皇子李元吉,并且为了斩草除根,连他们的子嗣都没有放过,最后逼着自己的父皇李渊退位,而自己当上了皇帝。但李世民虽然杀了两个兄弟和他们的子嗣,但这两个兄弟的老婆他却没有杀,并且还霸占于后宫之中,这是为什么呢?李建成的正妻是郑观音,出身于名门望族荥阳郑氏,可能很多朋友对荥阳郑氏不是很熟悉,但在史书上记载“荥阳郑氏,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士族,北魏隋唐时期,与博陵崔氏、陇西李氏、赵郡李氏、范阳卢氏、清河崔氏、太原王氏并称为五姓七家。”由此可以看出郑观音的“娘家”地位之显赫。《郑屋塅·荥阳郑氏族谱》更是有着详细的介绍:郑羲兄弟六人都为北魏重臣。郑俨官至中书令等十多职,名震天下。郑浑十一世孙郑孝穆为北周中书令,郑伟为北周襄城郡公、龙骧大将军、江陵防主。郑孝穆子郑译为北周内史,上大夫。助杨坚建立隋朝,被封为沛国公、祁州刺史。郑译子郑元寿历仕隋、唐两朝,官拜鸿胪卿。郑元寿堂兄郑善果,历任隋唐两朝的兵部、户部、工部尚书,卒于江州刺史之职。在唐朝,荥阳郑氏有十一人为宰相,其余节度使、将军、司马、参军多的无法细查。面对郑观音这样强大的“娘家后盾”,作为刚刚登基的李世民来讲,自然不敢动他们的子嗣,所以他敢杀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和他的儿子们,却不敢杀郑观音。一个想得皇位而不择手段的人,可以做出弑兄逼父的行为,但他不敢得罪朝廷重臣,尤其像荥阳郑氏这样高权重的老臣,有着较高的声望,他自然是得罪不起的,所以只有把郑观音收入后宫。《唐史论丛》中记载:郑观音在李世民的后宫孀居五十年后,唐高宗上元三年(676年)正月,薨于长乐门内,卒年七十八岁。后从幼女(李建成第五女)归德县主宅第出殡,得与夫君归葬一处。虽然命运不济,但也算是寿终正寝了。再说四皇子李元吉的老婆齐王妃杨氏。《控鹤监秘记》中记载:其从子昌宗,年近弱冠,玉貌雪肤,眉目如画,其风采绝类巢刺王妃。由此可见杨氏的美貌是无与伦比的,李世民把她收入后宫后,极为宠爱。但李世民之所以宠幸她,并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貌,更重要的是杨氏背后的家族身份。《旧唐书》 中有详细的介绍:“杨恭仁,本名纶,弘农华阴人,隋司空、观王雄之长子也……恭仁弟师道,尚桂阳公主,从侄女为巢剌王妃,弟子思敬,尚安平公主,连姻帝室,益见崇重。”直接点说,杨氏是隋观王杨雄侄孙女。弘农杨氏也同样是名门望族,要知道,李唐所灭的隋朝江山就是杨姓,本是同族之人,可想而知杨氏家族的声望与地位,是一般家族无法比拟的。尤其在隋朝灭亡后,唐朝的“李武韦杨”四姓联姻政治集团中的杨姓中着重要的地位。所以李世民宠爱齐王妃杨氏至极,以至于在长孙皇后去世后,唐太宗欲立杨氏为皇后,因魏征劝谏才作罢。《资治通鉴》有记载:明母杨氏,巢剌王之妃也,有宠于上;文德皇后之崩也,欲立为皇后。魏徵谏曰:“陛下方比德唐、虞,奈何以辰嬴自累!”乃止。这就是李世民不敢杀李建成、李元吉老婆,却为何敢霸占的原因。无论是郑观音还是杨氏,只要她们活着,李世民就是给足了这些重要势力面子,而这些家族的人,自然也会安心为他效力了。可以看出,李世民贪恋的不仅仅是美色,更看重的是美色后面的家族势力。 夺取关中后,李渊和李世民等是如何制定战略,谋取天下的呢?李唐能统一天下,得益于李渊集团能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。在夺取关中定都长安后,李唐有了统一全国的坚实基础,李渊集团在此时分析了复杂的形势,制定了完善的战略。那么,到底是哪些战略使李唐能取得天下呢?一、必须确保关中稳固李渊为巩固关中,扩大地盘,派刘文静等出潼关略取新安以西地区;派郑元寿、马元规等略取南阳、荆襄地区;派李孝恭略取汉中、巴蜀地区。还趁着王世充与瓦岗相争之际,派李建成和李世民率军出潼关,以便坐收渔人之利。但是李世民认为关中暂时还不巩固,过早占领洛阳会和瓦岗敌对,不利于总的战略形势,这一项战略决策,目光远大,非常符合兵法上说的“城有所不取”的原则。李孝恭顺利进入巴蜀、与关中合成一片后,李唐的势力范围已超越了任何一个竞争对手。战国时候,司马错建议秦王伐蜀,秦国得到巴蜀后,人力物力大增,为消灭其他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汉高祖有汉中、巴蜀,使其在与项羽的对峙中得到源源不断的人员物质支援,故能取得楚汉相争的最后胜利。唐有巴蜀汉中,物质人力雄冠诸侯。当时马邑的刘武周有太原李元吉监视;朔方的梁师都想勾结突厥犯唐,但李唐用金币贿赂突厥,挫败了他的阴谋;李唐又安抚李轨,争取了他的中立;然后全力对付威胁最大最紧急的势力薛举。李唐入主长安未满一月,薛举就进犯扶风,被李世民击退。历来占领关中的势力,必须据有陇西。薛举占有有利地势陇西,又蠢蠢欲动,是对李唐最急的威胁,所以李渊集团决定先消灭薛举。第一次浅水原之战,李世民卧病在床,手下轻战失败;第二次浅水原之战,双方相持六十余日,最后李世民取得胜利,李唐收编了薛举精兵万人,做到了“胜敌益强”。三、先北后南浅水原之战胜利后,关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。与此同时,整个战略形势也发生了变化,特别是刘武周等攻下太原,李元吉逃回长安,导致关中震动。对于河东是争取还是放弃,李唐进行了讨论,最后认为太原是“王业所基,国之根本;河东富实,京邑所资”,决定派李世民领兵收回太原以及河东大片土地。李世民率领军队通过柏壁之战,恢复了太原,消灭了刘武周和宋金刚以及隋朝的残余势力,使河东得到巩固和安定。河东安定后,李唐继续从北向南,逐次完成歼灭天下群雄的步骤,而剩下实力比较大的割据势力都是盘根错节的,所以李唐实施了第四个战略。

郑元寿,玄武门之变后,李世民为何不杀掉郑氏与杨氏?相关问题